分布式系统架构5:限流设计模式
这是小卷对分布式系统架构学习的第5篇文章,今天来学习限流器和限流设计模式
1.为什么要限流?
任何一个系统的运算、存储、网络资源都不是无限的,当系统资源不足以支撑外部超过预期的突发流量时,就应该要有取舍,建立面对超额流量自我保护的机制,而这个机制就是微服务中常说的“限流”
2.四种限流设计模式
说到限流,大家直接的想法就是Sentinel,但是Sentinel限流的原理可能很多人没去深入理解,或者限流到底是怎么做的?具体如何进行限流,业界内也有一些常见设计模式。
2.1流量计数器模式
流量计数器是一种最简单的限流方式,通过记录固定时间窗口内的请求次数来判断是否达到限流阈值。如果请求次数超过限制值,则拒绝后续请求。
实现方式:
将时间划分为固定的时间窗口(如 1 秒、1 分钟)。
每个窗口维护一个计数器,记录当前时间窗口内的请求次数。
如果计数器值超过限流阈值,直接拒绝请求;否则增加计数器。
固定窗口边界问题:
- 在窗口边界的两端,可能存在短时间内超量请求的“
临界问题
”
比如场景设定:一秒内的TPS大于80时,就限流。
存在问题:即使每一秒的统计流量都没有超过 80 TPS,也不能说明系统没有遇到过大于 80 TPS 的流量压力。比如说系统在连续2秒内都收到60TPS的请求,但是请求发生的时间分别在第1秒的后0.5秒,以及第2秒的前0.5秒。这样系统实际曾在1秒内发生超过80 TPS的请求。
- 即使连续若干秒统计流量超过阈值,也不能说明流量压力一定超过系统承受能力
假设 10 秒的时间片段中,前 3 秒的 TPS 平均值到了 100,而后 7 秒的平均值是 30 左右,此时系统是否能够处理完这些请求而不产生超时失败?答案是可以的
存在缺陷
:造成上面2个问题得原因是流量计数器模式是对时间点进行离散的统计
2.2滑动窗口模式
概念:时间轴上,一个固定大小的窗口随时间平滑滚动。任何时刻,静态地通过窗口内观察到的信息,都等价于一段长度与窗口大小相等的信息。
主要是通过记录多个较小时间窗口(子窗口)的请求次数,实现更精细化的限流控制
。
假设:准备观察的时间片段为 10 秒,以 1 秒作为统计精度,那可以得到一个长度为 10 的数组。设定限流阈值是最近 10 秒内收到的请求不超过 500 个,那么就需要统计10个子数组的请求总数,是否超过阈值。
优点
:
- 解决了固定窗口边界问题
缺点
:
- 只适用于否决式限流,超过阈值的流量就必须失败
2.3漏桶模式
漏桶可以简单的理解:小学水池应用题,一个水池,每秒以 X 升速度注水,同时又以 Y 升速度出水,问水池啥时候装满。
概念
:将请求视为流入漏桶的水,漏桶以固定速率“漏水”。当请求流量超过漏桶的处理能力时,多余的请求会被丢弃或排队。其核心思想是
平滑请求流量
实现方式
:
维护一个队列(或计数器),用来模拟漏桶。
新请求到来时,将请求放入桶中。
按固定速率处理桶中的请求。
如果桶已满,则拒绝新请求。
缺点:
- 比较难确定桶的大小和水流出的速度
2.4令牌桶算法
和漏桶一样是基于缓冲区的限流算法,简单理解就是去银行办事时在排队机号取号的场景。
概念
:通过固定速率向桶中添加令牌,请求到来时需要先消耗令牌才能被处理。如果桶中没有足够的令牌,请求会被拒绝。与漏桶算法不同,令牌桶允许一定的
突发流量
。
实现方式
- 维护一个桶,桶中存储令牌。
- 按固定速率(比如限流是1秒100次请求,那么间隔10ms时间放入令牌)向桶中添加令牌,直到桶满为止。
- 请求到来时从桶中取出令牌,如果没有令牌就马上失败或者进入降级逻辑。
实际开发的时候,不需要专门做放令牌到桶里这件事,只需要在获取令牌前,比较一下时间戳与当前时间,就能算出需要放入多少令牌,下面是示例代码:
private long las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private int tokens = 0; // 当前令牌数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LIMIT = 100; // 桶容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REFILL_RATE = 10; // 令牌添加速率(令牌/秒)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tryAcquire() {
long now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添加令牌
tokens = Math.min(LIMIT, tokens + (int) ((now - lastTime) / 1000) * REFILL_RATE);
lastTime = now;
if (tokens > 0) {
tokens--;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3.分布式限流
上面介绍的4种限流算法都只适用于单机限流,或者把系统当做整体来限流。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精细的每个服务的限流。
概念
:过将限流逻辑分散到多个节点,同时使用一致性算法保证全局限流的一致性。它结合了本地限流和集中式限流的优点。
实现方式
- 基于 Redis + Lua 脚本
- 使用 Redis 脚本实现分布式限流,在 Redis 中存储全局的请求计数器
- 基于一致性算法
- 使用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如 Raft、Paxos)维护全局流量状态
- 分布式网关
- 通过 API 网关(如 Kong、Nginx、Spring Cloud Gateway)实现流量的统一调度和限流。
缺点
:
- 实现复杂度高,且网络通信和一致性操作带来额外延迟。当流量大时,限流本身会降低系统处理能力
总结
今天学习了4种限流设计模式:流量计数器模式、滑动窗口模式、漏桶模式、令牌桶模式,后面2种都是基于缓冲区的限流算法。简单了解了下分布式限流的概念。限流本身是有代价的,实际开发中需要权衡方案的代价和收益。后续有时间补充Sentinel的限流原理和其中用了哪些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