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mo8 发布的文章

SignalR是一个.NET Core/.NET Framework的实时通讯的框架,一般应用在ASP.NET上,当然也可以应用在Winform上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消息通讯,本篇随笔主要基于SignalR的构建一个基于Winform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的通讯处理案例,介绍其中的处理过程。

1、SignalR基础知识

SignalR是一个.NET Core/.NET Framework的开源实时框架. SignalR的可使用Web Socket, Server Sent Events 和 Long Polling作为底层传输方式。

SignalR基于这三种技术构建, 抽象于它们之上, 它让你更好的关注业务问题而不是底层传输技术问题。

SignalR将整个信息的交换封装起来,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使用JSON来沟通的,在服务端声明的所有Hub信息,都会生成JavaScript输出到客户端,.NET则依赖Proxy来生成代理对象,而Proxy的内部则是将JSON转换成对象。

RPC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它的优点就是可以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服务.

SignalR采用RPC范式来进行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

SignalR利用底层传输来让服务器可以调用客户端的方法, 反之亦然, 这些方法可以带参数, 参数也可以是复杂对象, SignalR负责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Hub

Hub是SignalR的一个组件, 它运行在ASP.NET Core应用里. 所以它是服务器端的一个类.

Hub使用RPC接受从客户端发来的消息, 也能把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所以它就是一个通信用的Hub.

在ASP.NET Core里, 自己创建的Hub类需要继承于基类Hub。在Hub类里面, 我们就可以调用所有客户端上的方法了. 同样客户端也可以调用Hub类里的方法.

SignalR可以将参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这些参数被序列化的格式叫做Hub 协议, 所以Hub协议就是一种用来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格式.

Hub协议的默认协议是JSON, 还支持另外一个协议是MessagePack。MessagePack是二进制格式的, 它比JSON更紧凑, 而且处理起来更简单快速, 因为它是二进制的.

此外, SignalR也可以扩展使用其它协议。

2、基于SignalR构建的Winform服务端和客户端案例

服务单界面效果如下所示,主要功能为启动服务、停止服务,广播消息和查看连接客户端信息。

客户端主要就是实时获取在线用户列表,以及发送、应答消息,消息可以群发,也可以针对特定的客户端进行消息一对一发送。

客户端1:

客户端2:

构建的项目工程,包括服务端、客户端和两个之间的通讯对象类,如下所示。

服务端引用

客户端引用

服务端启动代码,想要定义一个Startup类,用来承载SignalR的入口处理。

[assembly: OwinStartup(typeof(SignalRServer.Startup))]namespaceSignalRServer
{
public classStartup
{
public voidConfiguration(IAppBuilder app)
{
var config = newHubConfiguration();
config.EnableDetailedErrors
= true;//设置可以跨域访问 app.UseCors(Microsoft.Owin.Cors.CorsOptions.AllowAll);//映射到默认的管理 app.MapSignalR(config);
}
}
}

我们前面介绍过,服务端使用Winform程序来处理它的启动,停止的,如下所示。

因此界面上通过按钮事件进行启动,启动服务的代码如下所示。

        private void btnStart_Click(objectsender, EventArgs e)
{
this.btnStart.Enabled = false;
WriteToInfo(
"正在连接中....");

Task.Run(()
=>{
ServerStart();
});
}

这里通过启动另外一个线程的处理,通过WebApp.Start启动入口类,并传入配置好的端口连接地址。

        /// <summary>
        ///开启服务/// </summary>
        private voidServerStart()
{
try{//开启服务 signalR = WebApp.Start<Startup>(serverUrl);

InitControlState(
true);
}
catch(Exception ex)
{
//服务失败时的处理 WriteToInfo("服务开启失败,原因:" +ex.Message);
InitControlState(
false);return;
}

WriteToInfo(
"服务开启成功 :" +serverUrl);
}

连接地址我们配置在xml文件里面,其中的 serverUrl 就是指向下面的键url, 配置的url如下所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startup> 
        <supportedRuntimeversion="v4.0"sku=".NETFramework,Version=v4.6.2"/>
    </startup>
  <appSettings>
    <addkey="url"value="http://localhost:17284"/>
  </appSettings>

停止服务代码如下所示,通过一个异步操作停止服务。

        /// <summary>
        ///停止服务/// </summary>
        /// <returns></returns>
        private asyncTask StopServer()
{
if (signalR != null)
{
//向客户端广播消息 hubContext = GlobalHost.ConnectionManager.GetHubContext<SignalRHub>();await hubContext.Clients.All.SendClose("服务端已关闭");//释放对象 signalR.Dispose();
signalR
= null;

WriteToInfo(
"服务端已关闭");
}
}

服务端对SignalR客户端的管理是通过一个继承于Hub的类SignalRHub进行管理,这个就是整个SignalR的核心了,它主要有几个函数需要重写,如OnConnected、OnDisconnected、OnReconnected、以及一个通用的消息发送AddMessage函数。

客户端有接入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参数获取连接客户端的信息,并统一广播当前客户的状态信息,如下所示是服务端对于接入客户端的管理代码。

        /// <summary>
        ///在连接上时/// </summary>
        public overrideTask OnConnected()
{
var client = JsonConvert.DeserializeObject<ClientModel>(Context.QueryString.Get("Param"));if (client != null)
{
client.ConnId
=Context.ConnectionId;//将客户端连接加入列表 if (!Portal.gc.ClientList.Exists(e => e.ConnId ==client.ConnId))
{
Portal.gc.ClientList.Add(client);
}
Groups.Add(client.ConnId,
"Client");//向服务端写入一些数据 Portal.gc.MainForm.WriteToInfo("客户端连接ID:" +Context.ConnectionId);
Portal.gc.MainForm.WriteToInfo(
string.Format("客户端 【{0}】接入: {1} , IP地址: {2} \n 客户端总数: {3}", client.Name, Context.ConnectionId, client.IPAddress, Portal.gc.ClientList.Count));//先所有连接客户端广播连接客户状态 var imcp = newStateMessage()
{
Client
=client,
MsgType
=MsgType.State,
FromConnId
=client.ConnId,
Success
= true};var jsonStr =JsonConvert.SerializeObject(imcp);
Clients.Group(
"Client", new string[0]).addMessage(jsonStr);return base.OnConnected();

}
return Task.FromResult(0);
}

客户端的接入,需要对相应的HubConnection事件进行处理,并初始化相关信息,如下代码所示。

        /// <summary>
        ///初始化服务连接/// </summary>
        private voidInitHub()
{
。。。。。。
//连接的时候传递参数Param var param = new Dictionary<string, string>{
{
"Param", JsonConvert.SerializeObject(client) }
};
//创建连接对象,并实现相关事件 Connection = newHubConnection(serverUrl, param);。。。。。。//实现相关事件 Connection.Closed +=HubConnection_Closed;
Connection.Received
+=HubConnection_Received;
Connection.Reconnected
+=HubConnection_Succeed;
Connection.TransportConnectTimeout
= new TimeSpan(3000);//绑定一个集线器 hubProxy = Connection.CreateHubProxy("SignalRHub");
AddProtocal();
}
        private asyncTask StartConnect()
{
try{//开始连接 awaitConnection.Start();await hubProxy.Invoke<CommonResult>("CheckLogin", this.txtUser.Text);

HubConnection_Succeed();
//处理连接后的初始化 。。。。。。
}
catch(Exception ex)
{
Console.WriteLine(ex.StackTrace);
this.richTextBox.AppendText("服务器连接失败:" +ex.Message);

InitControlStatus(
false);return;
}
}

客户端根据收到的不同协议信息,进行不同的事件处理,如下代码所示。

        /// <summary>
        ///对各种协议的事件进行处理/// </summary>
        private voidAddProtocal()
{
//接收实时信息 hubProxy.On<string>("AddMessage", DealMessage);//连接上触发connected处理 hubProxy.On("logined", () => this.Invoke((Action)(() =>{this.Text = string.Format("当前用户:{0}", this.txtUser.Text);
richTextBox.AppendText(
string.Format("以名称【" + this.txtUser.Text + "】连接成功!" +Environment.NewLine));
InitControlStatus(
true);
}))
);
//服务端拒绝的处理 hubProxy.On("rejected", () => this.Invoke((Action)(() =>{
richTextBox.AppendText(
string.Format("无法使用名称【" + this.txtUser.Text + "】进行连接!" +Environment.NewLine));
InitControlStatus(
false);
CloseHub();
}))
);
//客户端收到服务关闭消息 hubProxy.On("SendClose", () =>{
CloseHub();
});
}

例如我们对收到的文本信息,如一对一的发送消息或者广播消息,统一进行展示处理。

        /// <summary>
        ///处理文本消息/// </summary>
        /// <param name="data"></param>
        /// <param name="basemsg"></param>
        private void DealText(stringdata, BaseMessage basemsg)
{
//JSON转换为文本消息 var msg = JsonConvert.DeserializeObject<TextMessage>(data);var ownerClient = ClientList.FirstOrDefault(f => f.ConnId ==basemsg.FromConnId);var ownerName = ownerClient == null ? "系统广播": ownerClient.Name;this.Invoke(new Action(() =>{
richTextBox.AppendText(
string.Format("{0} - {1}:\n {2}" +Environment.NewLine, DateTime.Now, ownerName, msg.Message));
richTextBox.ScrollToCaret();
}));
}

客户端对消息的处理界面

而客户端发送消息,则是统一通过调用Hub的AddMessage方法进行发送即可,如下代码所示。

        private void BtnSendMessage_Click(objectsender, EventArgs e)
{
if (txtMessage.Text.Length == 0)return;var message = newTextMessage() {
MsgType
=MsgType.Text,
FromConnId
=client.ConnId,
ToConnId
= this.toId,
Message
=txtMessage.Text,
Success
= true};

hubProxy.Invoke(
"AddMessage", JsonConvert.SerializeObject(message));
txtMessage.Text
= string.Empty;
txtMessage.Focus();
}

其中的hubProxy是我们前面连接服务端的时候,构造出的一个代理对象

hubProxy = Connection.CreateHubProxy("SignalRHub");

客户端关闭的时候,我们销毁相关的对象即可。

        private void Form1_FormClosing(objectsender, FormClosingEventArgs e)
{
if (Connection != null)
{
Connection.Stop();
Connection.Dispose();
}
}

以上就是SignalR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相互配合,相互通讯过程。

在我们实际开发报表的时候,我们需要按一定的业务规则组织好报表的模板设计,让报表尽可能的贴近实际的需求,在之前的随笔中《
使用FastReport报表工具生成报表PDF文档
》介绍了FastReport生成常规报表的处理,本篇随笔回顾常规报表的处理效果,并介绍基于FastReport生成标签纸打印需要的报表格式。

1、常规报表的处理

我们一般处理报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碰到的是明细报表,或者有主从表这种样式的报表格式,明细报表就是只需要设计一个表头,按列表展示即可,如下所示格式。

或者类似一个基于XtraReport报表的功能界面,如下面图示所示。

这里面涉及的字段,包括字符型、日期型,数值型、枚举类型等,还有统计值、打印时间(参数),因此也算一个比较完整的报表展示了。

或者一些有一条记录构建成的报表信息,如下报表所示,这些也只是设计模板上的差异,在模板里面绑定对应的字段或者参数即可实现。

还有一种是主表有信息,从表有明细的数据展示方式,这个在随笔《
使用FastReport报表工具生成报表PDF文档
》有介绍过。

2、基于标签信息报表的打印处理

之前在随笔《
在Winform开发中使用Grid++报表
》和《
在Bootstrap开发框架中使用Grid++报表
》中介绍了使用锐浪报表来设计展现标签打印报表的处理,如下效果所示。

本篇随笔介绍基于FastReport报表工具生成标签打印文档的操作。

其实如果细心查找,FastReport也提供了很多Demo案例,其中就有标签的案例介绍,设计效果如下所示。

报表预览效果如下所示。

我们要做的类似,不过我们需要增加二维码、条码上去进行打印而已。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报表模板,设计格式如下所示。

在其中我们需要加入一个数据源进行绑定和测试预览效果,我们选择SQLServer一个表的数据进行创建数据源,如下所示。

设计报表,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标签纸张预先设计好报表页面大小,如下所示。

如果需要展示多少列,可以通过页面设置中的列进行指定划分多少列,如下所示。

不过在实际测试的时候,这样的属性设置,报表渲染的时候,是按指定高度,从左列到右列进行依次展现的,如果我们需要按实际渲染高度,那么这里可以设置为1,然后由数据区进行设置列的数量即可。如下所示。

数据区设置列数为实际需要展现的列数,这个根据宽度预览看大概设计多少列合适,让页面高宽尽可能利用好即可。

二维码标签报表格式设计效果大概如下所示。

我们使用数据源的数据预览下效果,效果还是杠杠的。

报表模板弄好了,我们就需要如何生成FastReport报表或者导出PDF了。

我在之前的随笔《
使用FastReport报表工具生成报表PDF文档
》里面介绍了FastReport报表的处理代码,这里做法依旧差不多,绑定数据源即可展示或者导出PDF了。

最主要的代码如下所示。

//生成PDF报表文档到具体文件
Report report = newReport();
report.Load(reportPath);
//定义参数和数据格式 var dict = new Dictionary<string, object>();var dt = DataTableHelper.CreateTable("ID,Name,CurrDept,Code,UsePerson,KeepAddr");if (list != null)
{
foreach (var info inlist)
{
var dr =dt.NewRow();
dr[
"ID"] =info.ID;
dr[
"Name"] =info.Name;
dr[
"CurrDept"] =info.CurrDept;
dr[
"Code"] =info.Code;
dr[
"UsePerson"] =info.UsePerson;
dr[
"KeepAddr"] =info.KeepAddr;
dt.Rows.Add(dr);
}
}
//刷新数据源 foreach (string key indict.Keys)
{
report.SetParameterValue(key, dict[key]);
}
report.RegisterData(dt,
"T_Asset");//运行报表 report.Prepare();

如果需要导出PDF,那么代码增加部分导出处理即可。

//导出PDF报表
PDFExport export = newPDFExport();
report.Export(export, realPath);
report.Dispose();

我们来看看实际在浏览器预览的效果,如下所示。

以上效果结合了pdfJS的在线预览PDF操作,如果需要了解PDF的在线处理,参考下随笔《
实现在线预览PDF的几种解决方案
》。

在前面随笔《
基于华为物联网IOT的应用开发 --- 基于.net 的SDK封装
》介绍过IOT中应用侧SDK的封装,主要就是基于华为IOT的应用侧封装,以便在应用系统中进行调用。应用侧SDK的封装是一切应用开发的基础,不过华为并没有提供对应.net的SDK封装,不过SDK都是基于Web  API 的JSON数据进行交互,因此花了一点时间进行了华为.net 的SDK进行了全面封装,本篇随笔介绍如何基于封装好的IOT 应用侧的SDK进行界面管理的开发,实现对IOT业务数据的管理等。

1、应用侧SDK封装回顾

应用侧的开发接口一般云平台都会提供不同平台的SDK,如阿里云开源提供Java SDK/C# SDK等;而华为则提供了Java、PHP等SDK,没有包含.net 的SDK。华为物联网云的应用侧API接口包括:

基于对应应用侧API接口的定义,我们使用C#进行了对应接口的封装。

包含了一个测试接口项目、一个SDK封装接口项目,以及一个订阅的消息推送接口的解析和处理,例如新增设备、设备信息变化、设备绑定激活等。

对于事件的通知,我们一般是在应用端被动的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需要对它们的消息进行转换和处理。

类似在管理后台订阅这些事件,然后这些事件触发后会推送给应用服务器。

2、接口的测试使用

根据IOT的应用侧API的定义,我们编写一个快速测试SDK工作情况的Winform程序来测试,如获取授权信息,以及查询产品、注册设备、修改设备、获取设备状态和详细等等接口的正常与否,然后再在Web应用中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减少返工调试的问题。

按照业务接口的归类测试,我们编写如下程序用来测试对应SDK接口。

在使用SDK接口前,我们需要知道,华为IOT的API接口,基本上全部需要证书的对接的,这个和我们开发微信API有所差异。例如,我们的Winform测试程序,让它带有一个Cert目录下的证书文件,这个证书文件可以在API的Demo里面找到,或者在华为IOT平台上下载。

我们最终用到的是cert/outgoing.CertwithKey.pkcs12这个证书文件。

我们创建一个HTTPRequest对象获取数据的时候,需要指定这个证书,如下所示。

helper.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helper.ClientCertificates
= new X509CertificateCollection() { new X509Certificate2(Constants.CertFilePath, Constants.CertPassword) };

其他部分就是对API接口封装的调用测试了。

如首先是授权的测试,用来获取AccessToken的,这个是调用其他接口的前提。

private void btnLogin_Click(objectsender, EventArgs e)
{
var result =basicApi.Authentication();
Console.WriteLine(result
!= null ? "accessToken:" + result.ToJson() : "获取结果出错");if (result != null)
{
var refreshResult =basicApi.RefreshToken(result.refreshToken);

Console.WriteLine(refreshResult
!= null ? "accessToken:" + refreshResult.ToJson() : "获取结果出错");this.accessToken = refreshResult.accessToken;//记录待用 }
}

华为IOT接口很多没有全部整合在一起,有的在
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iot_06_0003.html
,而有的则在
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api-iothub/iot_06_0008.html
, 就拿授权来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接口可以获取,两个接口获得的token都可以通用。

var url = Constants.AppBaseUrl + "/iocm/app/sec/v1.1.0/login";
var url = Constants.AppBaseUrl + "/api/v3.0/auth/tokens";

这两个地址都可以获取AccessToken,如设备创建,也是有多个接口,版本不同。

我们针对各个接口的封装,对相关接口进行测试,如基于产品、产品下面的列表等信息,可以在一个接口测试代码里面进行测试,如下所示。

        /// <summary>
        ///产品相关接口测试/// </summary>
        private void btnProduct_Click(objectsender, EventArgs e)
{
if (string.IsNullOrEmpty(accessToken))
{
MessageUtil.ShowTips(
"请先鉴权获取AccessToken");return;
}
try{var productApi = newProductApi();var deviceApi = newDataCollectionApi();//查询产品列表 var queryJson = new QueryProductJson { ownerAppId =Constants.AppId };var result =productApi.QueryProduct(accessToken, queryJson);
Console.WriteLine(result
!= null ? result.ToJson() : "no result");if (result != null && result.products != null)
{
//遍历产品,根据产品ID获取产品信息 foreach (var p inresult.products)
{
var detailResult =productApi.QueryProduct(accessToken, p.productId, Constants.AppId);
Console.WriteLine(detailResult
!= null ? detailResult.ToJson() : "no result");
}
//遍历产品下面的设备信息 foreach (var p inresult.products)
{
var deviceJson = new QueryDeviceJson { ownerAppId = Constants.AppId, productId =p.productId };var deviceResult =deviceApi.BatchQueryDevice2(accessToken, deviceJson);
Console.WriteLine(deviceResult
!= null ? deviceResult.ToJson() : "no result");
}
}
}
catch(Exception ex)
{
MessageUtil.ShowError(ex.Message);
}
}

对于设备,产品、设备组,都属于设备的入口之一,因此设备组也是管理接口设备的一个类别,我们可以根据SDK对设备组接口进行测试,如下代码所示。

        /// <summary>
        ///设备分组测试/// </summary>
        private void btnDeviceGroup_Click(objectsender, EventArgs e)
{
if (string.IsNullOrEmpty(accessToken))
{
MessageUtil.ShowTips(
"请先鉴权获取AccessToken");return;
}
try{//根据自己数据修改 var deviceId = "64bf5869-b271-4007-8db8-fab185e19c10";var groupName = "testGroup";var groupApi = newDeviceGroupApi();var groupJson = newCreateDeviceGroupJson()
{
appId
=Constants.AppId,
name
=groupName,
description
= "测试设备分组",
deviceIds
={ deviceId }
};
//创建设备组 var result =groupApi.CreateDeviceGroup(accessToken, groupJson);
Console.WriteLine(result
!= null ? result.ToJson() : "no result");//查询设备组 var queryJson = newQueryDeviceGroupJson()
{
accessAppId
=Constants.AppId,
name
=groupName
};
var queryResult =groupApi.QueryDeviceGroup(accessToken, queryJson);
Console.WriteLine(queryResult
!= null ? queryResult.ToJson() : "no result");//查询设备组成员 if (queryResult != null && queryResult.list != null)
{
foreach (var group inqueryResult.list)
{
//设备明细 var groupResult =groupApi.GetDeviceGroup(accessToken, group.id, Constants.AppId);
Console.WriteLine(groupResult
!= null ? groupResult.ToJson() : "no result");//设备组成员 var queryMemberJson = newQueryDeviceGroupMemberJson()
{
appId
=Constants.AppId,
devGroupId
=group.id
};
var queryMemberResult =groupApi.QueryDeviceGroupMember(accessToken, queryMemberJson);
Console.WriteLine(queryMemberResult
!= null ? queryMemberResult.ToJson() : "no result");
}
}
}
catch(Exception ex)
{
MessageUtil.ShowError(ex.Message);
}
}

3、IOT业务界面管理开发

当我们把大多数接口都跑一遍,并解决相关问题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接口进行Web应用的开发了。

为了方便,我们把IOT相关的业务,定义在一个控制器里面,方便管理,以后如果有需要,可以拆分进行管理。

例如,对于数据提供,主要就是分页JSON数据的处理,方便界面控件通过Ajax进行获取数据显示。

例如,对于产品列表,我们构建了一个控制器方法,如下所示。

        /// <summary>
        ///根据条件查询产品列表,并返回对象集合(用于分页数据显示)/// </summary>
        /// <returns>指定对象的集合</returns>
        public virtualActionResult FindProductWithPager()
{
var pagerInfo =GetPagerInfo();var sort =GetSortOrder();var accessToken =GetAccessToken();var queryJson = new QueryProductJson(pagerInfo) { ownerAppId =Constants.AppId };var result =productApi.QueryProduct(accessToken, queryJson);var list = result != null ? result.products : null;var totalCount = result != null ? result.totalCount : 0;//Json格式的要求{total:22,rows:{}} var jsonResult = new { total = totalCount, rows =list };returnToJsonContent(jsonResult);
}

其他,如设备组、设备列表等类似的处理,都是先通过接口获取数据,然后组装为对应的JSON格式提供给视图即可。

有时候,除了列表展示外,我们可能还需要对视图中创建、删除、获取单个明细的接口进行处理,如下所示是设备分组的管理接口。

其他的业务对象也是类似的封装,有了这些接口,我们就可以处理分页、获取详细、编辑、删除等接口的处理了。

在Web应用中定义几个业务菜单,用来管理产品信息、设备组和设备信息。

产品管理界面如下所示。

如果我们要查看产品明细,调用对应接口进行展示即可。

包含设备列表,我们根据产品ID获取对应设备列表返回到界面进行展示即可,如下所示效果。

设备分组如下所示。

而设备列表展示可以通过产品和设备组进行限定查询,我们如下管理这个设备列表的展示的。

同样,设备详细信息,通过对应ID调用SDK接口获取数据,并返回到视图即可展示出来了。设备的相关信息,如下历史数据、历史命令等,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应接口进行数据获取返回,在界面的Tab控件进行展示即可。

如设备历史命令,可以获取到相关历史命令信息。

以上就是对IOT应用侧API接口的封装和应用界面的管理开发,不过使用过程中,对于IOT的接口还是不够完善,希望华为在这方便能够继续完善和提供良好的开发人员支持,我们也继续关注,以便在后续项目中整合物联网的硬件设备进行使用。

由于我们开发的辅助工具Database2Sharp需要支持多种数据库,虽然我们一般使用SQLServer来开发应用较多,但是Oracle等其他数据库也是常用的数据库之一,因此也是支持使用Oracle等数据库进行代码的快速生成。在此之前我一直要求用户使用代码生成工具的时候,如果使用Oracle开发,则需在开发环境中安装Oracle客户端,以便继续利用微软的System.Data.OracleClient方式访问Oracle,不过这样开发环境就会麻烦一些。另外还带来一个问题,使用这些驱动的时候,由于系统的限制,还会区分32位或者64位的问题,不能实现兼容性的访问。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ODP.NET(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访问Oracle数据库,实现免安装Oracle客户端,兼容32位64位Oracle驱动。

1)代码生成工具介绍

Database2Sharp是一款代码生成工具和数据库文档生成工具,该工具从2005年开始至今,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客户和粉丝们经历着过各种各样的项目开发,在实际开发中能带来效率的提高及编程的快乐。

Database2Sharp是一款主要用于C#代码生成以及数据库文档生成的工具,软件支持Oracle、SqlServer、MySql、PostgreSQL、Sqlite、Access以及国产达梦等数据库的代码生成,可以生成各种架构代码、生成Winform界面代码、Web界面代码(包括EasyUI和BootstrapWeb界面)、Entity Framework实体框架代码、导出数据库文档、浏览数据库架构、查询数据、生成Sql脚本等,还整合自定义模板和数据库信息的引擎,方便编写自定义模板调试和开发。生成的框架代码支持多种数据库一起使用,也支持不同业务的数据库切割为多个库进行使用,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弹性很好的应用框架。

Database2Sharp推荐采用软件功能“
Enterprise Library
代码生成”
来生成项目代码,这个架构体系生成整个项目工程框架,包含实体类、数据访问类、业务类、Web页面代码、WCF相关服务层(可选)、Web API服务层(可选),以及各种服务的调用包装层代码等。该架构利用泛型及缓存机制,良好的架构极大简化代码,强大完善的基类机制使您甚至不用编写一行代码就能顺利运行。一个简单点击几次鼠标就能完成一周代码量的代码生成工具,效率惊人、友好体贴,真正的开发好伴侣。

当然,开发的过程是一个繁复、精细的过程,因此Database2Sharp也吸收了来自我们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很多同仁朋友的宝贵意见,一直在改进,一直努力做到更好,以求达到一个更加完美、更加易用的境界。

在我们开发软件的时候,解决方案项目基于一定的分层组织,每个项目分层中,各个类的关系也是确定的,借助辅助工具(结合模板引擎)可以快速生成我们所需要的代码,并极大提高我们软件的开发效率,Database2Sharp代码生成工具就是一款专门针对我们自己框架结构配套的开发工具。

Database2Sharp代码生成工具,主要是基于数据库提取的元数据信息,根据表的信息和关系,字段信息等内容,生成我们框架所需要分层的类代码。

对于Winform开发,可以根据Winform框架或者混合框架的窗体界面类,生成标准的界面代码,列表界面默认具有分页查询、导入导出、高级查询、编辑、删除事件绑定,编辑界面则具有获取数据并显示在控件,保存后执行更新或者写入的操作。

对于Web开发,可以根据EasyUI控件界面或者Bootstrap控件界面的不同,生成对应的视图HTML代码和控制器类代码,同时这些界面默认也具有分页查询,导入导出,显示明细和保存数据的功能。

软件主要界面如下所示。

2、代码生成工具中使用ODP.NET(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访问Oracle数据库

首先通过Nugget程序包下载一个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的文件,然后进行使用即可,经过测试使用这个类库,可以无视数据库系统的位数,最重要的是减少了Oracle客户端的安装。

为了和原有的系统支持的OracleClient实现区分,以便继续保留原有方式的处理,那么我们增加一个特别的OracleManaged类实现Oracle元数据的处理即可。

应用这个Oracle.ManagedDataAccess方式,相对于OracleClient方式,我们几乎不用变化任何对象的名称,只是换了一个命名空间而已,基本实现完全兼容。

有了这个获取数据的方式,当然需要对数据配置的界面增加一个OracleManaged的对应方式了,因为Oracle.ManagedDataAccess和OracleClient的连接字符串有所差异的。

前者Oracle.ManagedDataAccess的连接字符串变为:

Data Source=  (DESCRIPTION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localhost)(PORT = 1521))
(CONNECT_DATA =
(SERVER = DEDICATED)
(SERVICE_NAME = orcl.mshome.net)
)
);User ID=win;Password=win

依照这个配置的参数我们修改下Oracle数据库连接字符串的配置界面如下:

其中我们对于Oracle连接字符串描述部分,提示参考PLSQL Developer里面【帮助】【支持信息】 【TNS名称】的对应部分即可,如下所示。

有了这些配置信息,我们就可以不管服务端或者本地的Oracle版本是32位的还是64位的,实现全部兼容,并且如果客户端没有安装Oracle客户端,照样可以访问Oracle服务端的数据的。

运行代码生成工具,可以获得Oracle的数据表等信息,可以在Oracle环境下,无需安装Oracle客户端,顺畅使用代码生成工具进行代码的开发工作了。

在前面随笔《
在代码生成工具Database2Sharp中使用ODP.NET(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访问Oracle数据库,实现免安装Oracle客户端,兼容32位64位Oracle驱动
》中介绍了在代码生成工具中使用ODP.NET(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访问Oracle数据库,如果我们在框架应用中需要使用这个如何处理了?由于我们开发框架底层主要使用微软企业库(目前用的版本是4.1),如果是使用它官方的Oracle扩展,那么就是使用EntLibContrib.Data.OdpNet(这个企业库扩展类库使用了Oracle.DataAccess.dll),不过这种方式还是受限于32位和64位的问题;假如我们使用ODP.NET(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方式,可以使用自己扩展企业库支持即可,类似于我们支持国产数据库--达梦数据库一样的原理,使用Oracle.ManagedDataAccess类库可以避免32位和64位冲突问题,实现统一兼容。

1、扩展支持ODP.NET(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访问

为了实现自定义的扩展支持,我们需要对企业库的扩展类库进行处理,类似我们之前编写达梦数据库的自定义扩展类库一样,这方面可以了解下之前的随笔《
基于Enterprise Library的Winform开发框架实现支持国产达梦数据库的扩展操作
》,我们现在增加对ODP.NET(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方式的扩展支持。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项目,并通过Nugget的方式获得对应的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类库,参考企业库对于Mysql的扩展或者其他的扩展,稍作调整即可。

OracleDatabase类似下面代码

usingSystem;usingSystem.Data;usingSystem.Data.Common;usingMicrosoft.Practices.EnterpriseLibrary.Common;usingMicrosoft.Practices.EnterpriseLibrary.Data;usingMicrosoft.Practices.EnterpriseLibrary.Data.Configuration;usingOracle.ManagedDataAccess.Client;namespaceEntLibContrib.Data.OracleManaged
{
/// <summary> /// <para>Oracle数据库对象(使用ODP驱动)</para> /// </summary> /// <remarks> /// <para> ///Internally uses OracleProvider from Oracle to connect to the database./// </para> /// </remarks> [DatabaseAssembler(typeof(OracleDatabaseAssembler))]public classOracleDatabase : Database
{
/// <summary> ///Initializes a new instance of the<see cref="OracleDatabase"/>class///with a connection string./// </summary> /// <param name="connectionString">The connection string.</param> public OracleDatabase(string connectionString) : base(connectionString, OracleClientFactory.Instance)
{
}
/// <summary> /// <para> ///Gets the parameter token used to delimit parameters for the///Oracle database.</para> /// </summary> /// <value> /// <para>The '?' symbol.</para> /// </value> protected charParameterToken
{
get{return ':';
}
}

.........

主要就是把对应的类型修改为Oracle的即可,如Oracle的名称,以及参数的符号为 :等地方,其他的一一调整即可,不在赘述。

完成后,修改程序集名称,编译为 EntLibContrib.Data.OracleManaged.dll 即可。

2、框架应用的数据库配置项设置

完成上面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增加配置信息如下所示,它就能正常的解析并处理了。

上面使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官方扩展的EntLibContrib.Data.OdpNet方式,一种是我们这里刚刚出炉的 EntLibContrib.Data.OracleManaged方式,完整的数据库支持文件信息如下所示。

<?xml version="1.0"?>
<configuration>
  <configSections>
    <sectionname="dataConfiguration"type="Microsoft.Practices.EnterpriseLibrary.Data.Configuration.DatabaseSettings, Microsoft.Practices.EnterpriseLibrary.Data"/>
    <sectionname="oracleConnectionSettings"type="EntLibContrib.Data.OdpNet.Configuration.OracleConnectionSettings, EntLibContrib.Data.OdpNet" />
  </configSections>
  <connectionStrings>
    <!--SQL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addname="sqlserver"providerName="System.Data.SqlClient"connectionString="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Data Source=(local);Initial Catalog=WinFramework;Integrated Security=SSPI"/>
    
    <!--Oracle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addname="oracle"providerName="System.Data.OracleClient"connectionString="Data Source=orcl;User ID=whc;Password=whc"/>
    
    <!--MySQL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addname="mysql"providerName="MySql.Data.MySqlClient"connectionString="Server=localhost;Database=WinFramework;Uid=root;Pwd=123456;"/>
    
    <!--PostgreSQL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addname="npgsql"providerName="Npgsql"connectionString="Server=localhost;Port=5432;Database=postgres;User Id=postgres;Password=123456"/>
    
    <!--路径符号|DataDirectory|代表当前运行目录-->    
    <!--SQLite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addname="sqlite"providerName="System.Data.SQLite"connectionString="Data Source=|DataDirectory|\WinFramework.db;Version=3;" />
    <!--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addname="access"providerName="System.Data.OleDb"connectionString="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DataDirectory|\WinFramework.mdb;User ID=Admin;Jet OLEDB:Database Password=;" />   
    
    <!--IBM DB2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addname="db2"providerName="IBM.Data.DB2"connectionString="database=whc;uid=whc;pwd=123456"/>
    
    <!--采用OdpNet方式的Oracle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addname="oracle2"providerName="Oracle.DataAccess.Client"connectionString="Data Source=orcl;User id=win;Password=win;" />
    <addname="oracle3"providerName="OracleManaged"connectionString="Data Source=(DESCRIPTION=(ADDRESS=(PROTOCOL=TCP)(HOST=localhost)(PORT=1521))(CONNECT_DATA=(SERVER=DEDICATED)(SERVICE_NAME=orcl.mshome.net)));User ID=win;Password=win" />
  </connectionStrings>
  <dataConfigurationdefaultDatabase="oracle3">
    <providerMappings>
      <adddatabaseType="EntLibContrib.Data.MySql.MySqlDatabase, EntLibContrib.Data.MySql"name="MySql.Data.MySqlClient" />
      <adddatabaseType="EntLibContrib.Data.SQLite.SQLiteDatabase, EntLibContrib.Data.SqLite"name="System.Data.SQLite" />
      <adddatabaseType="EntLibContrib.Data.PostgreSql.NpgsqlDatabase, EntLibContrib.Data.PostgreSql"name="Npgsql" />      
      <adddatabaseType="EntLibContrib.Data.DB2.DB2Database, EntLibContrib.Data.DB2"name="IBM.Data.DB2" />
      <adddatabaseType="EntLibContrib.Data.OdpNet.OracleDatabase, EntLibContrib.Data.OdpNet"name="Oracle.DataAccess.Client" />
      <adddatabaseType="EntLibContrib.Data.Dm.DmDatabase, EntLibContrib.Data.Dm"name="Dm" />
      <!--增加ODP.NET(Oracle.ManagedDataAccess.dll)方式的扩展支持-->
      <adddatabaseType="EntLibContrib.Data.OracleManaged.OracleDatabase, EntLibContrib.Data.OracleManaged"name="OracleManaged" />
    </providerMappings>
  </dataConfiguration>
  
  <appSettings>

  </appSettings>
  <startupuseLegacyV2RuntimeActivationPolicy="true">
    <supportedRuntimeversion="v4.0"sku=".NETFramework,Version=v4.0"/>
    <supportedRuntimeversion="v2.0.50727"/>
  </startup>
</configuration>

这样我们底层就可以实现多种数据库的兼容访问了。

采用不同的数据库,我们需要为不同数据库的访问层进行生成处理,如为SQLServer数据的表生成相关的数据访问层DALSQL,里面放置各个表对象的内容,不过由于采用了相关的继承类处理和基于数据库的代码生成,需要调整的代码很少。

我们来编写一段简单的程序代码来测试支持这种ODP.net方式,测试代码如下所示。

private void btnGetData_Click(object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T_Customer";//+ " Where Name = :name"; Database db =DatabaseFactory.CreateDatabase();
DbCommand command
=db.GetSqlStringCommand(sql);//command.Parameters.Add(new OracleParameter("name", "张三")); using (var ds =db.ExecuteDataSet(command))
{
this.dataGridView1.DataSource = ds.Tables[0];
}
}

测试界面效果如下所示。

以上这些处理,可以适用于Web框架、Bootstrap开发框架、Winform开发框架、混合式开发框架中的应用,也就是CS、BS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