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PF-04】进阶:BCC 框架中 BPF 映射的应用 v2.0——尾调用
这两天有空,继续更新一篇有关 eBPF BCC 框架尾调用的内容。
eBPF 技术很新,能够参考的中文资料很少,而对于 BCC 框架而言,优秀的中文介绍和教程更是凤毛麟角。我尝试去网上检索有关尾调用的中文资料,BCC 框架的几乎没有。即使找到了,这些资料也难以给出可供参考和正确运行的例子。
BCC 框架的中文资料也就图一乐,真正有指导意义的,还得去看 Brendan Gregg 大神的博客和 bcc 项目。
既然如此,我来抛砖引玉,就简单介绍一下 eBPF 尾调用在 BCC 框架中是如何应用的吧。
1 何为尾调用?
引用
ebpf.io
网站的一句介绍:“尾调用允许 eBPF 调用和执行另一个 eBPF 并替换执行上下文,类似于一个进程执行
execve()
系统调用的方式。”
也就是说,尾调用之后,函数不会再返回给调用者了。
那么,
eBPF 为什么要使用尾调用呢?
这是因为,eBPF 的运行栈太有限了(仅有 512 字节),在递归调用函数时(实际上是向运行栈中一节一节地添加栈帧),很容易导致栈溢出。而尾调用恰恰允许在不增加堆栈的情况下,调用一系列函数。这是非常有效且实用的。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辅助函数来增加一个尾调用:
long bpf_tail_call(void *ctx, struct bpf_map *prog_array_map, u32 index)
其三个参数的含义分别是:
ctx
向被调用者传递当前 eBPF 程序的上下文信息。prog_array_map
是一个程序数组(
BPF_MAP_TYPE_PROG_ARRAY
)类型的 eBPF
map
,用于记录一组 eBPF 程序的文件描述符。index
为程序数组中需要调用的 eBPF 程序索引。
2 如何使用尾调用?
关于 BCC 框架,
reference_guide.md
给出了一个例子。见
27.map.call()
内核态程序:
// example.c
BPF_PROG_ARRAY(prog_array, 10); // A)定义程序数组
int tail_call(void *ctx) {
bpf_trace_printk("Tail-call\n");
return 0;
}
int do_tail_call(void *ctx) {
bpf_trace_printk("Original program\n");
prog_array.call(ctx, 2); // B)调用 ID 为 2 的函数
return 0;
}
用户态程序:
b = BPF(src_file="example.c")
tail_fn = b.load_func("tail_call", BPF.KPROBE) # C)尾调用函数定义
prog_array = b.get_table("prog_array")
prog_array[c_int(2)] = c_int(tail_fn.fd) # D)绑定尾调用函数
b.attach_kprobe(event="some_kprobe_event", fn_name="do_tail_call")
代码解释:
A)尾调用的实现,基于
程序数组(BPF_PROG_ARRAY)
这一映射结构。程序数组也是一个键值对结构(废话,它也是 BPF_MAP 类型之一)。其 key 为自定义索引,用于寻找对应的调用程序;其 value 为尾调用函数的文件描述符
fd
。
B)调用
尾调用函数
需要执行
call()
方法,传入程序数组(BPF_PROG_ARRAY)中的 key,用来查找对应的函数 fd。
C)尾调用函数的定义在用户态完成。注意这里有一个易错点:
尾调用需要和父调用保持相同的程序类型(这里是
BPF.KPROBE
)。
D)绑定尾调用函数到程序数组中。不再赘述。
尾调用示意图如下图:
3 实现一个尾调用程序
明白尾调用则怎么玩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实现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尾调用,用来监视系统调用。
例子改编自《Learning eBPF》一书。目前该书还没有中文版本。
内核态程序:
// tail_hello.c
BPF_PROG_ARRAY(syscall, 300); // A
int hello(struct bpf_raw_tracepoint_args *ctx) { // B
int opcode = ctx->args[1]; // C
syscall.call((void *)ctx, opcode); // D
return 0;
}
int hello_exec(void *ctx) { // E
bpf_trace_printk("Executing a program\n");
return 0;
}
int hello_timer(struct bpf_raw_tracepoint_args *ctx) { // F
int opcode = ctx->args[1];
switch (opcode) {
case 222:
bpf_trace_printk("Creating a timer\n");
break;
case 226:
bpf_trace_printk("Deleting a timer\n");
break;
default:
bpf_trace_printk("Some other timer operation\n");
break;
}
return 0;
}
代码解释:
【A】
BPF_PROG_ARRAY
宏定义,对应映射类型
BPF_MAP_TYPE_PROG_ARRAY
。在这里,命名为
syscall
,容量为 300。
【B】即将被用户态代码绑定在
sys_enter
类别的
Tracepoint
上,即当有任何系统调用被执行时,都会触发这个函数。
bpf_raw_tracepoint_args
类型的结构体
ctx
存放上下文信息。
译者注:
sys_enter
是
raw_syscalls
类型的
Tracepoint
;同族还有
sys_exit
。详细信息可查看文件:
/sys/kernel/debug/tracing/events/raw_syscalls/sys_enter/format
【C】对于
sys_enter
类型的追踪点,其参数第 2 项为操作码,即指代即将执行的系统调用号。这里赋值给变量
opcode
。
【D】这一步,我们把
opcode
作为索引,进行尾调用,执行下一个 eBPF 程序。
再次提醒,这里的写法是 BCC 优化,在真正编译前,BCC 最终会将其重写为
bpf_tail_call
辅助函数。
【E】
hello_execve()
,程序数组的一项,对应
execve()
系统调用。经由尾调用触发。
【F】
hello_timer()
,程序数组的一项,对应计时器相关的系统调用。经由尾调用触发。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用户态的程序。
#!/usr/bin/python3
from bcc import BPF
import ctypes as ct
b = BPF(src_file="tail_hello.c")
b.attach_raw_tracepoint(tp="sys_enter", fn_name="hello") # A
exec_fn = b.load_func("hello_exec", BPF.RAW_TRACEPOINT) # B
timer_fn = b.load_func("hello_timer", BPF.RAW_TRACEPOINT)
prog_array = b.get_table("syscall") # C
prog_array[ct.c_int(59)] = ct.c_int(exec_fn.fd)
prog_array[ct.c_int(222)] = ct.c_int(timer_fn.fd)
prog_array[ct.c_int(223)] = ct.c_int(timer_fn.fd)
prog_array[ct.c_int(224)] = ct.c_int(timer_fn.fd)
prog_array[ct.c_int(225)] = ct.c_int(timer_fn.fd)
prog_array[ct.c_int(226)] = ct.c_int(timer_fn.fd)
b.trace_print() # D
代码解释:
【A】与前文绑定到
kprobe
不同,这次用户态将
hello()
主 eBPF 程序绑定到
sys_enter
追踪点(
Tracepoint
)上.
【B】这些
load_func()
方法用来将每个尾调用函数载入内核,并返回尾调用函数的
文件描述符
。尾调用需要和父调用保持相同的程序类型(这里是
BPF.RAW_TRACEPOINT
)。
一定不要混淆,每个尾调用程序本身就是一个 eBPF 程序。
【C】接下来,向我们创建好的
syscall
程序数组中添充条目。大可不必全部填满,如果执行时遇到空的,那也没啥影响。同样的,将多个
index
指向同一个尾调用也是可以的(事实上这段程序就是这样做的,将计时器相关的系统调用指向同一个 eBPF 尾调用)。
译者注:这里的
ct.c_int()
来自 Python 的 ctypes 库,用于 Python 到 C 的类型转换。
【D】不断打印输出,直到用户终止程序。
4 运行这个尾调用程序
运行这个 Python 程序,恭喜你,你可能会得到一段报错:
/virtual/main.c:22:20: error: incompatible pointer to integer conversion passing 'void *' to parameter of type 'u64' (aka 'unsigned long long') [-Wint-conversion]
bpf_tail_call_((void *)bpf_pseudo_fd(1, -1), ctx, opcode);
^~~~~~~~~~~~~~~~~~~~~~~~~~~~
/virtual/include/bcc/helpers.h:552:25: note: passing argument to parameter 'map_fd' here
void bpf_tail_call_(u64 map_fd, void *ctx, int index) {
出现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系统上
clang
版本为 15。不信你可以看一下:
clang -v
我们可以在这个 issue 中找到问题描述(
https://github.com/iovisor/bcc/issues/4642
)。
可以在这个 issue 中找到解决方案(
https://github.com/iovisor/bcc/issues/4467
)。
大致意思就是,你尝试将一个
u64
类型的值转换成
void *
。这在
clang-14
中仅仅是一个
warning
,但是在
clang-15
中就会被认定为一个
error
。
你可以选择降低
clang
版本来解决这个问题。
运行截图如下所示:
5 总结
尾调用的适当应用,能够使 eBPF 如虎添翼。
然而,内核 4.2 版本才开始支持尾调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尾调用和 BPF 的编译过程不太兼容(尾调用需要 JIT 编译器的支持)。直到 5.10 版本才解決了这个问题。
你可以最多链接 33 个尾调用(而每个 eBPF 程序的指令复杂度最大支持 100w)。这样一来,eBPF 终于能够真正发挥出巨大潜力来了。
至此,BCC 框架中 BPF 映射就先告一段落了,后面看经历是否在增加其他 BPF 映射结构的应用。
如果您有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个推荐吧~